如何上好一堂初中历史课的策略历史课不是念教科书,历史课也不是讲故事,历史教学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是一项讲究科学的工作。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必须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丰富、科学、生动、系统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到底怎样才能做到这些,上好一堂历史课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分析。一、明确中学历史课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一节历史课的教学目标,应是组织教材、选择教法、制作和使用教具的出发点和依据,同时也是检查教学质量、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尺和准绳。因此,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用准确、集中、具体、简明的文字形式表述出来。而能否对教学目标加以正确地表述,是对这节历史课的教学总体目标要求是否真正明确并把握的标志。拟定教学目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依据历史教学的课程总体目标来制订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节历史课既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又是整个历史教学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拟定一节历史课的教学目标,要高瞻远瞩从整体来看局部,使它成为整个历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和辩证统()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来预设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目标应是教材内容的提炼,而不是教材内容的纲要罗列。在制定思想教育目标时,教师应高瞻远瞩,把教材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地挖掘出来,寓思想教育于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又要做到恰如其分,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做生硬的说教。()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首先要了解学生过去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和消化情况,估计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什么困难;其次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情况,即学生的思想动向,以便抓住一些倾向性问题,结合新知识的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设计前,对教学活动的各要素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学习者任务及其起点能力的分析以及教学内容的分析,是教学设计取得成功的前提。只有弄清“学习的任务是什么”、“学习者的情况怎么样”和“学习什么内容”等问题,才有可能设计出“怎样学习”和“怎样教学”的理想方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划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课程目标规定,初中生在 7—9 年级应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发展。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的知识和学科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感知众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