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爱普生科技董事兼副总经理李隆安,兴奋时有张圆圆的笑脸。在爱普生 17 年,他不“”仅是公司决策核心,大小员工都昵称他一声 李桑 的李隆安,更是部属喜爱吐露心事求教的大家长。“”“”“”假如不是出自李隆安自己口中,任谁都不会把 闷骚 、 内向 、 害羞 这些形容词跟他联想在一起。“”然而从小被教育 小孩子有耳无嘴 ,台湾工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李隆安,年轻时确实很为不擅沟通的个性所苦。1985 年,他进入爱普生,公司上下不过 30 个员工,每个人都被他骂过,个个对他感冒至极。更糟的是,当他好不容易升上小主管,带领手下 5 名干部,正要有所做为时,竟然 4 个人先后离职,整个团队濒临瓦解。事实上,李隆安对工作求好心切,忙起来常常睡在办公室。他的专业深受上司赏识,但是得不到部属支持,挫折感一样挥之不去。“他不能理解,明明自己没有恶意,旁人眼中,他却既严肃又不近人情, 不用扮就是黑”脸 。直到有一回,李隆安独自赴日本受训,碰巧坐骨神经痛发作,异地生病格外凄凉,才触动“”他仔细思考: 我在干什么?为什么自己累,别人也不快乐?当年李隆安心中的困惑,如今你是否也似曾相识?四分之一的害羞人口这种生涯转换的瓶颈,在技术导向的科技界又更明显。“”我很害羞,我能领导吗? 许多 30 岁上下,面对专业与管理两条不同升迁管道的工程师,在抉择时,都因此倍感犹豫与困扰。其实,当初选择专业职投入,而非与人广泛接触的业务或行销,某种程度已经反映出个性“”的倾向。 就是喜爱机械、数字、工程;喜爱专注, 华邦电子人力资源处处长范祥云观察。这样几年累积下来,一下子要扮演管理的角色,处理各种与人相关的问题,当然难免措手不及。“”根据美国非正式的讨论,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属于 内敛型 人格。这些害羞的专业人士(shy professional),喜爱思考更甚于社交;善于独力完成工作,更甚于与人建立关系。也因为在工作上表现优异,他们常常是老板得力的助手,很容易进入行政体系。然而,撇开升迁带来的成就感,从专业走向管理,既要适应角色转变,又要克服性格框架,确实是个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难题。1、从与人互动开始改变首先要面对的压力,从最简单的跟人互动开始。一家电子公司,刚升上法务室主任的女性主管就说,以前她进办公室,总是笔直朝自己的座位走去,不喜爱东张西望。现在她不但会刻意环顾四周,还会跟每个同仁找话题寒喧,好拉近距离。短短一段路,走得战战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