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找一找制奶业 三聚氰胺 问题的原因,先从奶粉源头生产企业说起。这次检测出来的问题奶粉,很多是赫赫有名的大企业,三鹿、伊利、蒙牛、光明、雅士……利随便拣出一些名字,个个都是金字招牌,整个是名牌企业大聚会了,几乎被一网打尽,就是说这些年来整个制奶业在集体制造一个弥天大谎?难怪这次事件在全国引起这样大的恐慌。这些企业为何如此无法无天,敢造这样的弥天大谎呢?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体制原因;第二,地方保护原因;第三,行政监管存在漏洞。第四,社会信用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先说体制,多年来企业体制改革的思路基本是 抓大放小 ,也就是对小企业,是按现代企业制度改了,而对大企业,影响国计民生的产业,改革只是形式而已,实质还是由国家掌控,于是产生了许多行业的国家垄断,对这些半公半私、半政半企性质的企业,在管理上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我对制奶行业的体制改革不太了解,也许上面说的情况与制奶业并不搭撇,但有一个事实必须承认,就是每个大牌奶品企业的后面都是有政治背景的:或老总由政府指派(虽说也有形式上的选举),或者少说也是全国或省人大里的什么官,其与政治的渊源决定了他不止是一个企业的老总。那么,有这样的红色背景却为何就做不出什么红色的事情来呢?关键是失去监督和官僚,从监管机关说,在老总眼里不过是小角色,他们只有贴金份,哪还敢监督?从企业来说,老总是身在企业心在政,企业不过是其参政的资本,而企业正好靠着大树好乘凉,搭着政治好赚钱,没有监督的企业唯我是尊、唯利“”是求,谁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因此,出现 三聚氰胺 这样的事并不偶然。其次说一说地方保护,可以说每一级地方政府的手里都有若干个龙头企业。它们与其说是“”利税大户,地方财政的支柱,不如说是地方政府的 摇钱树 ,许多见不得天的支出,企业可以为其买单。这样的利益依存关系,政府当然会全力为企业撑开保护伞。而企业正好借了政府的后台唱戏,对上,什么国优、部优、省优呀、免检的,有政府出面为其公关,既然近水楼台;对下,地方的监管部门喽罗谁还讨不到这个眼色,敢与政府叫板?因此,有了政府作后台的企业,后门总为它长开着,上天入地,神通广阔,哪还须要费一般企业的那个神?又怎能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群众的口碑放在眼里?再次,就是行政监管的漏洞,行政监管的漏洞很大程度上缘于行政导向的失策。从 4 年前“”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到现在的 三鹿 奶粉事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