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养生有讲究古话说,“冻九捂四”,“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指的是在乍暖还寒的 4 月不要急于减少衣服,不妨捂一捂;相反,到了 9 月不必急于增加衣服,不妨冻一冻。《黄帝内经》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古往今来,“秋冻”是中医一直强调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是耐寒锻炼的一种表达。“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的逐渐降低,天气的转凉,人们不要急于添加厚衣服,应有意识地进行一些适宜的耐寒锻炼,让身体冻一冻,以便逐渐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逐渐地适应寒冷天气,到达强身健体、防病延年的目的和效果。冬天容易诱发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风湿病及心肌梗死、中风、高血压病等,秋天坚持秋冻锻炼,提高机体抗寒能力,无疑对这些病症的发生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即使患病,病症也较轻,恢复也较快。当然,“秋冻”也得有“度”,不能盲目、过度。“秋冻”看似简单,如何“冻”得合理、适时、健康,也大有学问。1.三秋之冻各有不同初秋,暑热未消,还时不时地有几场“秋老虎”光临,虽然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日夜温差变化也不是很大。但要注意夜间入睡时一定要盖好被子。秋天夜晚的寒气与夏夜的凉爽不同,人体在睡眠状态容易感受风寒。有的人爱开大窗户睡,或者未适当添加被褥,很容易受风侵袭,第二天早上容易引起全身酸痛、疲乏无力、偏头痛,甚至口歪眼斜、流口水。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这时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但对老年人、小孩及体弱者当是长衣衫上身时,“农历二八月乱穿衣”,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晚秋,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假设一味强求“秋冻”,不但对健康无益还有害,容易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所以此时要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另外,秋季早晨起床忌无视身子着凉,因为,秋晨风凉,人们睡在床上,身体中的新陈代谢与各器官大大降低,降至只能维持内脏活动的程度。当然,体温也有所下降。所以,要依靠被单、毛毯之类保温。在此情况下,假如起床没有及时披上外衣很容易受晨风着凉。2.四个部位冻不得秋冻要注意护好腹、脚、颈、肩。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痛苦,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损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