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对科举制度的批判_讽刺小说中国很少真正的挖苦小说。鲁迅最喜爱的是《儒林外史》。他说: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然此类小说,大抵设一庸人,极形其陋劣之态,借以衬托俊士,显其才华,故往往大不近情,其用才比于打诨。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挖苦之书。挖苦的生命在于真实。吴敬梓从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景象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情节,用一种夸张的同时又是艺术的笔调,将他所批判的人物的种种可笑、可鄙、可憎或可悲的言行真实地揭示出来,从而使读者认识到产生这些人物的社会的丑恶和不合理。《儒林外史》所到达的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使它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惺园退士序说:慎勿谈《儒林外史》,读之乃觉身世酬应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可见作品反映现实的巨大批判力量。在小说史的开展中,《儒林外史》奠定了我国古典挖苦小说的根底,为以后挖苦小说的开展开辟了宽阔的道路。晚清责备小说《官场现形记》等显然是受了《儒林外史》挖苦艺术的影响,并在结构上也有所模仿。我国新文学的伟大作家鲁迅,极其推崇《儒林外史》,他的战斗的文学传统特别在挖苦手法的运用上,和《儒林外史》也有一定的关系。参考文献 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 年 2 顾鸣塘:《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商务印书馆)2024 年 3 张国风:《漫说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