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个不会被遗忘的诗人

一个不会被遗忘的诗人_第1页
1/4
一个不会被遗忘的诗人_第2页
2/4
一个不会被遗忘的诗人_第3页
3/4
一个不会被遗忘的诗人一1938 年 8 月,盛夏的武汉,光脚穿着草鞋的孙钿从大和街十八集团军武汉办事处出发,顺着江汉路踅入了一条小巷。他走进巷子里的一处旧屋小院,看见小天井右手边的窗户上布满了蛛网,像是许久没有人居住了。就在这旧屋后面的一个小房间,孙钿终于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知名文学家、文学刊物《七月》主编胡风。由于在战场上丢了眼镜,新配的两副镜片又得半个月前方能拿到,所以孙钿即使眯起双眼,也无法看清屋里的景物,但胡风异常炯亮的眼睛和几近谢尽的脑袋上那亮晶晶的汗珠,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果然是个把全副身心都奉献给文学圣坛的人!几年前,孙钿流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一天,在《作家》杂志上读到了鲁迅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他十分赞同“民族革命战争的群众文学”这一口号。从文中他又得悉了胡风的为人做派及其对于革命文学的奉献,便顿生对胡风的敬佩之心——长久以来,孙钿非常喜爱鲁迅的文章,但凡鲁迅文章他都要千方百计地找来研读,而但凡鲁迅肯定的文学青年都会被他视作知己——虽说鲁迅对胡风的评价不无溢美,却使孙钿认知了胡风的人品,甚至觉得自己在个性和旨趣上与胡风多有重合。可以说,孙钿与胡风日后建立起密切交往,这是其无法摆脱的缘由。1937 年抗战爆发,孙钿于 7 月 20 日回到上海,旋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接着又参加了新四军,但他仍忘不写诗,常常向巴金、茅盾主编的《烽火》和胡风主编的《七月》等报刊投稿。1938 年初,孙钿被派往武汉工作,一日他致信胡风,希望能见上一面。让他喜出望外的是,胡风很快就回信表示同意。这便有了孙钿与胡风的第一次见面。两个人交谈甚欢。辞别时,胡风特意把孙钿送到大门口,并目送后者走出小巷。“寄稿来,你的诗,鼓舞我们的斗志,抗战需要斗志。”返回路上,孙钿一直默念着胡风的这几句嘱咐,创作激情撺掇心间,以致竟忘记了头上腿上奇痒难忍的疥疮……在香港,孙钿接受廖承志的直接领导,主编《东江》《东惠》等党办刊物,并负责安排从重庆撤至香港的局部文化人的生活。其时,叶以群、夏衍、宋之的、盛家伦、高士其都已转移到了香港。1941 年的下半年,胡风一家也来到香港。在香港的几年,是孙钿与胡风交往最密切的一段时间。胡风一家在九龙的住处是孙钿帮着寻找的〔后被胡风幽默地命名为“蚓楼”〕;胡风身上的第一套西装是由孙钿陪着他,在西环一带的成衣店买的——只是出于胡风的节俭,最后买的是一件旧西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个不会被遗忘的诗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