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文化解读_孙中山论文导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有新旧之分。从文化角度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内涵丰富。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思想文化解读。民权节制治权的政治文化解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文化观是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观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的纲领和指导思想,也是孙中山在世时期中国国民党文化观的集中表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有新旧之分。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具有鲜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因而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根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纲领和指导思想具有政治文化涵义,从文化角度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内涵丰富,体系完整,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有代表性的文化观之一。一、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思想文化解读中华文化精神亦即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它作为中华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外在表达是中华文化的灵魂。1924 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而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1]中国人的团结力不仅应当及于家族、宗族,而且应当及于国族即民族。他认为,中国人所说的王道就是顺乎自然,用王道造成团体,便是民族。[2]而维系或者凝聚民族的力量有五种:一是人种和血统。在白、黑、红、黄、棕五种人种中,中国人是黄种人,中国人黄色的原因,是由于根源于黄色血统而成。祖先是什么血统,便永远遗传成一族的人民,所以血统得力是很大的力。二是生活。谋生的方法不同,所结成的民族也不同,蒙古族以游牧为生活,迁居的习惯可结合成一个民族,元朝的兵力,西边征服中央亚细亚,阿拉伯,及欧洲之一局部,东边统一中国,几乎征服日本,统一欧亚孙中山,强盛的原因在于蒙古族生活就是游牧,平日的习惯便有行路不怕远的长处。然而在元朝入主中国以后,蒙古民族不但不能消灭汉族人,反被汉族人同化,中国不但不亡,并且吸收蒙古人,满洲民族也没有消灭汉族人,反被汉族所同化,变成汉人,像现在许多满族人,都加汉姓,说明生活方式在维系中华民族的作用。三是语言,假如外来民族得了我们的语言,便容易被我们感化,久而久之,逐步同化为一个民族,假如人民的血统相同,语言也相同,那么同化的效力,便更容易,所以语言也是世界上造成民族很大得力。四是宗教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但凡崇拜相同的神,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为一个民族,宗教在造成民族的力量中,也很雄大。五是风俗习惯。具有特别相同的风俗习惯,久而久之,也可以自行结合成一个民族。[3]所以,中国人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