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建设的历史成就根据中国军事经济地理区划,我国沿海一带为第一线,中部地区为第二线,内陆地区为第“”三线。所谓 三线建设 ,就是指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西南(包括湘西、鄂西、四川、云南、贵州)和西北(包括豫西、晋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地区所进行的规模宏大的国防经济建设。“”这项建设,从 文化大革命 之前的 1964 年开始酝酿决策,到七十年代末基本停止,经历了 15 年左右的风雨历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依据当时的世界形势作出了进行 三线 建设的重大决策,利贯当代、功盖千秋,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持续进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一) 三线 建设的起因众所周知,全国解放以后,新中国一直处在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战争的威胁下。进入六十年代,随着中苏两党关系的破裂,两国关系日益恶化,后来又进展到边界地区的武装冲突(珍宝岛之战)。1962 年 10 月,印度在我西部边界地区挑起事端,中国人民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与此同时,退守台湾的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军队也趁火打劫,加紧对我东南沿“”海一代进行骚扰和破坏,疯狂叫嚣 反攻大陆 。1964 年 8“月,美国一手制造了 北部湾事”件 ,将侵越战争规模扩大到越南北方,并对我东南边境地区及内地进行侦察、轰炸和破坏。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及周边形势,异常严峻。“”“原来,在六十年代以前,党中央制定并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背靠沙发(苏联)面”“朝东 ,在战略方向上可以专顾美、蒋集团,我国的总体形势还算乐观。即使发生了 朝鲜”“战争 ,党和毛泽东也仍然保持着清醒头脑,认为: 美国并没准备在目前发动世界战”争。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2 册,26“页) 说马上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是恐吓”人的。我们要争取十年工夫建设工业,打下强固的基础。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26“页)基于对形势的这种认识和推断,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经过对国民经济的 调”整、改革、充实、提高 ,到 1964“”年我国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 困难时期 ,经济形势好“”转,因此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热切渴望在即将制定的 三五 (1966――1970)计划中,将“”“”尽快解决国家的 进展 和人民群众的 吃穿用 问题,作为中心工作。这年 2 月到 4 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由我国农业、财政和工交三方人员参加的长期规划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