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洋房的故事--神奇的绿房子上海老洋房的故事神奇的绿房子 这是颜料大王吴同文的故居、这是设计大师邬达克的作品、这是司徒雷登为一睹真容特地从北京前来造访的建筑、这是当年某国外交官,用一艘万吨邮轮外加 50 万美元现金都换不来的远东第一豪宅。这里见证了上海的传统和时尚,这里记录了贝聿铭童年时代的建筑启蒙……这里,就是铜仁路 333 号的绿屋,上海人称他为绿房子。若干年后,一本名为《蓝屋》的小说风行全国,绿屋就是小说中蓝屋的原型。写这本书的作者叫程乃珊,吴同文的外孙媳妇。 绿屋故事的点点滴滴 常常会想,那些外观已经不辉煌、内饰已经不豪华的老建筑,究竟凭什么那样牢牢我们的眼 光?就好像这次去访问绿屋,围墙上还是不能幸免的有“快速办证”之类的牛皮癣广告;主楼外墙有局部的破损,露出锈迹斑斑的钢梁;从屋外直通二楼阳台的楼梯 已是斑驳……可我们依旧对这座绿屋充满了好奇和崇敬。岁月老洋房,或者,说到底房子只是岁月和故事的承载,然后由历史收藏,被传奇演绎,容今人凭吊,供后 世瞻仰。绿屋当然有他的故事,程乃珊说过:绿屋内外,层层叠叠,都是故事。 令邬达克得意非凡的绿屋绿屋 1938 年建成以来换了好几任主人,可唯一能让人记住的还是吴同文。中日战争中靠经营绿色颜料而赚到大钱的吴同文,认为绿色是他的 lucky colour,便在嵌有他名字的爱文尼路和哈同路(今日的北京西路和铜仁路)之间建了这幢绿房子。他请来大名鼎鼎的设计师邬达克,要求房子必须是“独一无 二”的。建成后邬达克拍着胸脯跟他保证:“即使再过五十年,这幢房子的现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过一百年,我信任她仍不会 Out!它应该可属经典之列。” ——想来这绿屋的设计令大师得意,不知这里有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反正我们所知的事实是,绿屋是邬达克留给上海的最后一件作品。 窗明几净、富贵豪华、沧桑陈旧、破败仓惶……又很多词都可以形容绿屋,但永远都流于片面。只有那高耸的枇杷树,与绿屋朝夕相处荣辱与共,也只有她,知道绿屋的全部,过去也好,未来也好。 令吴同文至死不弃的“樱桃园”绿屋建成还不到一年,当时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就对其做了专门报道,称其为“远东第一豪宅”, 绿屋声名大噪,当时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还特地登门造访。1948 年圣诞前夕,某国外交官愿以一条万吨邮轮再加 50 万美金现金来买下此屋作为领事馆,吴同文没舍得卖。程乃珊对此的理解是:绿房子是他心灵中的“樱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