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故里剑外眉山“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成都平原西南部,峨眉山北,岷江中游,玻璃江畔,有一小城状若列眉,临地掠影,故名眉山。古人赞誉眉山“坤维上腴,岷峨奥区”,地处奇妙的北纬30°,这里蕴奇蓄秀,自然资源富足;作为“千载诗书城”,这里人才辈出,文风昌盛;水陆通途,上临成都,下至嘉定,这里是剑外眉山,蜀江之上,岷峨之间最奇妙的地方。三苏文化苏门三父子作为眉山最响亮的名片,让这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广为天下知。三苏之于眉山,亦如鲁迅之于绍兴,无数人心中的偶像——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就是这里。要全面了解苏轼,不能光看杭州、岭南、儋州,来眉山看看他从小成长的地方,感受他的童年,他的家风,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今眉山最大的市区即命名为东坡区,纱縠行南街原苏家老宅上修建的“三苏祠”必为打卡眉州的第一站。三苏祠的整体建造是一座兼具古典与现代的中式园林,红墙绿瓦环抱,绿水河池流过,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长廊回旋间券门相隔,古木扶疏,灌木低草,曲径通幽处,不经意间,一个极具江南古韵的镂空花窗在翠竹掩映中出现,既有着北方皇家园林的大气恢宏,又有水乡的柔情雅致,巧妙的园林构景艺术能看出建造者于细微处的用心。院子中的建筑或为当年苏家的生活起居场所,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荔枝树等苏家遗迹仍保存完好,或是后人为纪念瞻仰而建的馆堂,祠内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任采莲、苏八娘、王弗、王闰之、王朝云等人的塑像,以及程夫人教子、苏轼兄弟南轩苦读等生动的典故场景。说起三苏中的苏父苏洵,《三字经》里“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讲的就是他的故事。眉州苏家历来重视读书,家风优良。虽然生长在“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的浓厚的诗书氛围当中,但年少时的苏洵却对文道不怎么感兴趣,游荡不学,贪玩少读书,直到 27 岁那年才幡然醒悟,对自己曾经的时间荒度后悔不已,从此闭门苦读,潜心为科考作准备。只可惜十年寒窗,数次科举,屡试不中,至此,已经 37 岁的苏洵改变了人生志向,此时他读书不再为功名,而是做纯粹的学问,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并且精心培育两个儿子。对苏轼、苏辙来讲,苏洵不仅是慈父,更是老师、朋友,父子三人常常同题作文,各抒己见,评古论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十余载的积累,终于在嘉祐元年爆发,这一年父子三人离开眉州赶赴汴京,苏洵献上自己的文章,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和力荐,瞬时间扬名京城。次年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