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国家中的广西人据史载,广西人出国历史源远流长,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4年〕,广西合浦港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已有一些广西人经海上移至暹罗〔今泰国〕等地。唐、宋以来,广西人已是规模性的批量向国外移居。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广西人移居到东南亚特别是印支各国的越来越多。据1990年统计,在国外的广西籍华侨、华人有260多万人,其中在亚洲〔主要是东盟的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的即有230万人,占广西籍华侨、华人总数的88.4%。广西籍华侨向以其自身的勇敢、智慧和勤劳,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加坡等国家,与当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开垦山岭,开发矿藏,兴办工业,从事商贸和科技文教事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他们还积极投入当地反殖反帝斗争,为居住国的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流血牺牲,英勇战斗。本文仅就东盟国家中的广西人作一略述,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广西人与东盟国家人民的历史渊源和深厚情谊及其对当地的奉献。越南广西人侨居越南的历史最为悠久,人数也最多。广西籍壮、汉族华侨、华人主要居住在河内、海防和南定等大城市,以及广宁、谅山和河宣等省的平原地带;广西籍瑶、苗等少数民族华侨、华人那么多居住在中越边境越方各省的山区。其中,河宣省以瑶族为最多,黄连山省以苗族为最多,高平省以壮〔侬、岱〕族为最多。在越南抗法、抗日、抗美和解放战争期间,不少人迁往老挝、柬埔寨、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1978年,越南当局排华时,数十万广西籍华侨、华人从越南逃往东南亚、欧美以及大洋洲等地。越南广西籍华侨、华人的职业,在鸦片战争以前,主要是从事开垦种植的农民和矿山开采的矿工,安南的金、银、铜和煤矿,多为广西籍矿工开采。其次是小商小贩。据史载,北宋年间,越南〔时称交趾、安南〕独立建国后,广西有不少人即迁至该国北部开垦荒地。清朝以后,移居越南开荒的广西人日益增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开垦出大片良田。今越南广河县马斯乡的吕六田、凌溪乡的陈晚田、竹排山的唐九田等村庄就是以当时广西籍开垦者命名的。1954年约有6000多名广西籍人来到宣德省大勒机附近的从义,伐林造田,建筑村庄,把从义的荒山野岭建成了繁荣的都市。越南北方的金、银、铜、锡等矿山,从宋代起就有广西人采矿,以后人数日增。此外,还兴办工业。越南下松、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