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春秋晋国中国历史春秋晋国 简介 晋国,周代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边境约为今山西省南部。唐叔虞之子晋侯燮父迁徙晋水,至晋孝侯时,国都名翼(今山西翼城县);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公元前 403 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割裂晋国。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所以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晋国消亡。 前史 立国传说 关于晋国的立国有两个传说,互为依托: 一、左传曰:“邑姜方娠太叔。”依据历代注解,邑姜是姜太公吕尚的女儿,嫁给武王发,梦到上天说:“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她生的儿子据此名叫“虞”。 二、史记曰: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皇帝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周成王因皇帝无戏言,遂封其弟于唐,史称唐叔虞。姓姬,名虞,字子于。 唐叔子燮(又称“燮父”),传说他迁徙晋水边,因而改国号为晋——可是这种说法,出自《括地志》,未必可信。再者说,国号是那么随意就可以更改的吗?存疑。无论如何,自晋侯燮开端,唐叔虞的国就被称为晋国。 晋侯燮薨,子武侯宁族(或作“曼期”“曼旗”)。武侯薨,子成侯服人。成侯薨,子厉侯福(或作“辐”)。厉侯薨,子靖侯宜臼。自燮至宜臼,不知其年岁,不知道阅历了多少年。 靖侯十七年,周厉王出走,共和行政。 靖侯的曾孙子穆侯有二子,长子仇,少子成师。传说晋人师服预言,说仇、成师这两个姓名“庶名反逆”,今后晋必定乱于此——不知道这是不是古人附会,由于后来,确实是成师的子孙替代了仇的子孙当上晋君,其间的阅历不可谓不严酷。 靖侯薨,其弟殇叔自立。四年后,靖侯的太子仇率众归来,袭杀殇叔,立为国君,是为晋文侯。 曲沃代翼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依据历代注解,可知周幽王被犬戎杀死之后,周携王立,可是诸侯不认同,而晋文侯杀之。申侯、鲁侯等诸侯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以此进入春秋时代。 依据史记“平王之时,周室陵夷,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知,晋国在春秋前期就有所气候,逐渐壮大。 晋文侯仇薨,子昭侯伯立。昭侯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是为曲沃桓叔。“曲沃邑大於翼”。翼,是晋君的国都,可是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