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就业创业的理论和实践就业为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和谐之源。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就业问题都始终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课题就业和创业也是当前社会上最热门词语,在谷歌上搜索关键词达 6 千万、1 亿条次,百度上则为 8 千万,9 千万条次。广东、“”浙江、江西、广西、河南等很多省市提出了 全民创业 口号。人社部批准 82 个城市成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主要任务是率先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工作考核体系。就业创业工作历来为党政关怀、社会关注、青年关切。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四大目标。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性,通货膨胀与社会失业有反向相关性,他们之间变化关系大家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去分析和认识。就业与创业相应而生,相互促进。就业对创业起到技能、经验的训练和积累作用;创业制造新需求新岗位从而带动就业,对就业具有倍增效应。因此,有必要把就业创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讨论和认识。第ⅰ部分:就业和失业1.1 关于就业1.1.1 基本概念“”根据新的界定标准, 就业人员 是指在男 16 至 60 岁,女 16 至 55 岁的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酬劳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劳动酬劳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酬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同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就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弹性就业:是指不限时间、不限收入、不限场所的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阶段性就业:是指在劳动者的职业生涯中,自愿退出社会劳动一个阶段后,再参加社会劳动的一种就业形式(如再培训、妇女哺乳等)。“”非正规就业(全称是 非正规部门就业 ):这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正式提出的概念。非正规部门主要是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主要包括微型企业、家庭的生产服务单位及独立的个体劳动者。不充分就业(又称就业不足):不充分就业是指非个人原因,在调查周内工作时间不到标准工作时间的一半(即 20 小时),并同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人员。1.1.2 理论演变① 古典经济学派人口与资源均衡进展的思想(18 世纪晚期至 19 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发起于亚当·斯密(1723-1790 年),大卫·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