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的运用策略中学历史教学要基于生活,基于案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学案导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能力。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学案是指老师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案,它是在教案根底上编写的、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方案。一、运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要精心准备,设计最优的学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依据。在课堂上,老师可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点拨,让学生获得感悟、体验和生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老师可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主动沟通、解决问题。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可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分析、集体解决。老师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线,培育学生的学习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三、运用学案配合教学学案的运用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老师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编写学案和运用学案,形成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环境。恰当运用学案能解决“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记”的传统教学弊端,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是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想——分析讨论——获得结论”的科学的认识流程,因而学生能够在获得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讨论探究能力。老师要运用学案让历史融入生活,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感受生活化的历史,用历史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历史意识,开掘历史学习的潜能,激发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对此,老师要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重点培育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老师要运用学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思维的培育和训练,把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堂的重点。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老师运用学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究猎取知识,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