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个项目失败的总结

一个项目失败的总结_第1页
一个项目失败的总结_第2页
一个项目失败的总结_第3页
一个总成本花费 100W 的失败项目的小小反省这个项目开始到几个月前基本暂停,总共差不多花费 100 人月,总成本应该也差不多是100W 吧。在几个月收获的产品只有一堆中间代码。当然,参与成员对某些技术还是有进步的。我稍微对项目作一些总结吧。要想不好了伤疤忘了疼,需要总结经验,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成功是一个模式,(失败就是反模式)。没有开始的开始,一个噩梦的开始前期没有任何固定的严格项目可行性分析老板指哪儿打哪儿,就算是老板一种模糊的感觉,下属只能全力以赴了。这在我们这类企业里面应该算是很普遍的。当一次回头看,这 100W 算是做了一个可行性的探讨。风险管理,尤其当你使用一个有新的/先进/陌生的技术,使用一个陌生技术,风险是很多的,不管宣称它有多先进。如果在项目初期没有进行风险的管理探讨,最后,这些风险不会凭空消失,一部分会出来,Block 你的项目,毁了你前面做的工作,最后毁了你的项目。需求,没有远景,没有边界当项目走了很远的时候,当需求好像无穷无尽的时候。经验丰富的领导总算想起要做一个边界定义了。如果没有一个边界,需求是做不完的,满天的麻雀,都想要抓,团队的人力物力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一个产品来说,市场也是不会等人的,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出来的,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软件。需求,脱离用户的需求当需求只是凭空猜测的需求,自然会让人觉得无穷尽,因为人类想象力总还是比我们能做到的要多的。但是,这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没有尽头,脱离用户的需求,仿佛就是在修炼屠龙绝技。修炼出来是没有市场的。需求,隔靴搔痒的需求如果软件的最终用户是经过培训、积极配合软件开发过程的,这个软件的成功机率大概可以提高好几成。可惜的是,我所看到的很多一部分都不是这样的。(项目自己尚且对过程没有什么控制,谈何对用户代表做出要求呢)。我所见到的是,用户代表往往仿佛一开始就是等着验收软件,不想参与详细需求的制定,大部分都是靠需求采集人员的猜想,猜想往往和实际有差距,往往只能像挤牙膏那样从用户那里得到一些提示,或者片言只语的判断。往往是经过无数次的往返交流,需求还是雾里看花。需求采集人员在繁琐中失去耐心,索性天马行空猜测一番了事,不再去麻烦用户。走到一个陌生的行业/领域,需要勇气和资源走到一个陌生的行业/领域,有时候是必须的,就像众多企业的多元化之路。非常不巧的是,也是众多企业的多元化之路一样,软件要想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领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