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出租汽车驾驶员法律法规须知第一节 相关法律知识介绍 一、民法通则 《民法通则》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经验而制定的。 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一)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2、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4、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5、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l、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3、18 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三)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 3、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四)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1、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理的权利。 2、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3、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4、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拾得遗失物、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