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则第一章 合同审查的基本分类一、依据审查内容性质的不同,合同审查可分为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形式审查,是指对合同审查内容中非法律问题部分的审查。主要包括对合同资料的完整性、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格式的规范性等形式方面的内容进行的审查,目的是保证和的规范性、严谨性。实质审查,即狭义上的合同法律审查,主要是对合同文本内容的合法性、完整性等进行的审查,是合同审查的核心内容,对于法律风险的控制、合同目的的实现具有关键性作用。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是合同审查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审查中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达到合同审查的目的。二、合同内容依构成条款性质的不同,可大致分为法律条款、商务条款及技术条款三类内容。法律条款是为了保障合同顺利履行、严格约束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并提供明确有效的纠纷解决及救济方式的合同条款。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适用法律、争议解决、违约责任不可抗力等条款。商务条款则是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相关合同交易的具体商务安排作出约定的条款,包括但不限于标的内容、交付时间与方式、价格、支付或结算方式、期限、运输、保险等条款。技术条款是对合同标的物的物理化学性能、技术等级和规范、质量、规格等特征加以约定,使得合同标的物能够与种类物相区别和特定化的合同条款,包括但不限于商品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检验标准、包装、工艺、使用、验收、维护等条款。第二章 形式审查第一节 形式审查概述一、形式审查的概念及目的 形式审查,主要是指依据公司的管理制度及流程规定,对合同前置审批流程、合同资料 、文本表述、逻辑结构等内容的审查,该项审查一般不涉及具体的法律实体问题。 形式审查是合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利用规范的管理手段事前防范合同风险。二、形式审查的内容 结合审查工作的实际,可以考虑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纳入形式审查的范畴:第一,前置审批流程审查主要审查合同项目的开展是否履行了签约前的相关手续,具备了合同签订的基本依据。一般审查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审查项目的开展是否通过了公司的立项审批,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还需要审查是否按规定履行了相关手续,如前期调研、可行性研究等;另一方面审查供应商的选择是否符合公司采购管理规定,是否按规定履行了招投标、供应商评审、商务谈判等相关手续。第二,报审资料完整性、一致性审查主要审查合同报审资料是否符合合同审批管理的要求,资料种类是否齐全,是否有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