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法律地位(上)深圳大学法学院 彭勃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目前的日本刑事诉讼法上,被害人不具有与被告人和公诉人同等的当事人法律地位,其法定诉讼权利也非常有限。长期以来,被害人只是被作为“案件知情人”或“诉讼参考人”,发挥提供案件线索或为司法机关收集犯罪证据提供帮助的作用。 因此,在日本的刑事诉讼活动中,不仅难以见到被害人主动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并影响诉讼结果的情况,甚至连被害人了解案件内容和处理情况的知情权都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日本刑事立法上的被害人保护规定 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是在国家追诉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构建的,其内容是由国家专门机关主动承担追究犯罪的责任,“个人追诉(私诉)”不是被禁止就是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刑事诉讼活动基本上是围绕着作为诉讼客体的追诉对象犯罪人展开的,被害人的角色则变得模糊虚无,丧失了独立的诉讼品格而被公诉机关所取代。然而,作为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对象,保障被害人在刑事司法中的利益和人权,有利于体现现代刑事诉讼制度追求的目标和价值,提高公众对刑事司法的信任度。 在欧美诸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改善与强化被害人法律地位的刑事司法制度改革,有学者评价这种改革为“被害人在刑事司法制度上的权利回归”。受其影响,在日本,公众对被害人法律权利的保护问题日益关心,学术界要求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反映被害人意愿的呼声此起彼伏。进入 21 世纪,日本的立法和司法实务界开始有所动作。2000 年 5 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刑事诉讼法及检察审查会法部分修改法案》和《关于实现对犯罪被害人等保护的刑事程序附随措施法案》(以下简称《被害人保护法》)。这两部法律仍然承认被害人具有诉讼当事人的身份和地位,只是增设了一些改善其法律处境的措施。笔者认为,目前在日本法上被害人的法律地位介乎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属于准诉讼参与人,较之旧法,其权利保障的力度得到了增强。 在笔者看来,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法律地位,包括四个层面:(1)被害人的知情权;(2)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受保护权;(3)刑事诉讼程序中被害人的参与权;(4)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财产损失的救济。下文将进一步说明法律修改后的日本被害人保护制度并评析其利弊。 二、被害人的知情权及其法律保护 知情权是指被害人获取与自己权益相关的案件信息的权利,与之相对应的是司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