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后管理一直是银行有效防范和控制贷后环节风险,促进信贷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开户行作为贷后管理的具体实施和执行机构,是贷后管理的第一责任行,基层行扎实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该项工作的质效好坏直接关乎信贷资产质量水平。一、什么是贷后管理所谓贷后管理就是银行从贷款发放后直到本息回收或授信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贷后管理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贷后管理的过程中,客户经理需要与客户保持长期且稳定的联系,及时发现贷款的潜在风险,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二、为什么要做贷后管理之所以要进行贷后管理,是因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可能在审批授信的时候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还比较好,但随着一些动态的原因,借款人可能由于失业、公司亏损等等其他各种因素,会对借款人财务状况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会影响借款人的正常还款。解这些变化,同时还会根据用户的财务变化推荐些业务,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进行贷后管理,有利于他们发现并及时了此,借款人申请贷款后,银行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其进行复查。三、传统贷后管理的痛点从资产管理端来说,传统的贷后管理方式弊端明显,首先,线上线下脱离,各阶段割裂,无法对业务做到行之有效的理解和分析,无法做到策略调整的快速响应。1、基于关系深化的贷后管理所谓基于关系深化的贷管理指的就是将对客户经营的掌握程度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考察期的初识阶段、良性监控期的熟识阶段以及劣化监控期的预警与离场阶段,银行信用机构倾向于按照合作关系深化程度进行策略性管理。(1)考察期的贷后管理。初始阶段的客户,是处于能力与诚信的考察期,解决借贷双方关于企业经营能力的信息不对称是首要问题,因此信贷机构必须完成隐性负债深挖排查工作,解决初始尽调问题,为达到明晰经营、化显的目的,信贷机构可以提供长期合作、增加额度、循环授信以及优惠价格等正向激励机制,通过多次回访解决问题,将企业迅速导入良性的监控合作期。(2)良性合作期的贷后管理。良性合作期是指熟识阶段以后借贷双方紧密合作阶段。信贷机构需要深化借贷客户关系锁定相当规模的优质小微企业,其经营的持续性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信贷机构需要高度重视信贷风险的动态演进,不断的关注企业经营状况的动态变化,—旦客户经营的基本面因为经营变动发生劣化,就代表着良性合作关系的结束。(3)劣化监控期的贷后管理策略。预警和离场阶段也称为劣化监控期。企业经营状况有明显下滑趋势,这一阶段是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