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现状与展望VIP专享

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现状与展望_第1页
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现状与展望_第2页
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现状与展望_第3页
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现状与展望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党国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乡村公共服务研究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宏观室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中国乡村治理主要问题概述(一)乡村治理的基础性认识问题乡村治理的本质是乡村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共资源包括社会文化习俗、政治经济制度、自然资源及财富、政府及各类公共机构的财政及服务能力等。保障经济高效运行、社会权利平等以及社会关系和谐,是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经济高效运行的基础是相对明晰完整的财产权制度。通常,限定在竞争性领域,私有财产制度更有利于经济高效运行。但很多国家只是在法律文本上支持这种制度,而社会治理方式则容忍对财产权的多种侵害。社会权利平等包括就业机会平等、受教育机会平等,政治意愿表达平等、基本生存权利平等等。这些权利平等会给人们提供相对公正的发展机会,但却未必一定能保证人们更为看重的“经济平等”。以货币价值衡量的三类经济平等有很不相同的意义。可支配财富占有平等、收入平等与生活消费平等,这三者的意义很不相同。在一个相对公正的社会里,反映这三种平等的基尼系数会依次降低,即一个社会的可支配财富占有的基尼系数可以高一些,但生活支出的基尼系数应该低一些,这意味着富人将自己的一部分收入用于投资,没有用于消费。投资的意义不仅有私人价值,也有社会价值。所以,仅仅用财富占有的基尼系数来反映社会平等状况是有缺陷的。收入平等不仅要看年收入差距状况,还要看单位劳动时间的收入状况,例如中国城乡年收入差距显著大于城乡居民单位劳动时间的收入差距,即城市居民的劳动时间要长于农村居民。这个道理不清楚,就会犯政策导向错误。社会和谐或稳定绝非只是社会不发生对抗法律秩序的冲突,尽管很多人对社会稳定做这样的理解。在收入水平低下、经济部门的权力与公共权力高度融合的社会共同体内部,通常会存在严重人身依附关系,且这种关系往往独立于文明社会的通行规则,而具有奴役性。这种关系在落后的农业社会是通例,民主选举等现代文明规则实际上很难嵌入,村庄容易产生封闭性。如果有城市化条件存在,村民进入城市是逃离依附关系的重要途径。在城市,如果无收入、低收入人群没有得到就业与社会保障支持,这些人群会边缘化,会依附于黑社会力量,并腐蚀警察力量。若存在上述条件,城乡社会的不和谐会是常态。当发生政府财政危机、收入分配不平等引起普遍抱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wxg+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