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理工类大学必修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效果初探摘要:文章从中国与意大利的大学教育体系出发,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考核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桂林理工大学与都灵理工大学本科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的异同点。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的进展方向和培育目标,对必修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分析,并从课程开设、授课模式、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关键词:理工大学;必修基础课;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效果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提出使我国大学教育的国际化程度逐年增高,教育、科研质量稳步增长。然而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与具有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的欧洲高校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通过对欧洲大学教育体系的分析,结合我国高校的进展方向与人才培育目标,提出大学教育改革措施是具有意义的讨论课题。欧洲相对成熟完善的大学教育源自于悠久的历史,其中意大利拥有众多世界前列,在、科技、艺术、设计等方面独具特色的大学。为加强中意两国建立密切的学术沟通,2024 年意大利大学校长联合会发起“马可波罗”留学计划;而针对艺术、音乐和设计专业的中国学生,意大利政府于2024 年推出了“图兰朵”计划。随着两类计划的推出,近年来我国赴意大利留学的人数持续增长,除艺术类高校,理工类和综合类大学同样成为留学生的主要选择。本文通过对中意两国理工类高校在必修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效果上的分析,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试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可行的课程改革措施。一、中意两国高校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关键部分,而不同国家的大学教育在入学要求、学术周期、基本学制、学位授予要求等方面各有不同。意大利具有成熟完备的高等教育系统,且近十年来中意两国在学术、艺术上建立了密切的沟通,因此本小节对中意两国大学教育的异同点进行详细分析。(一)中国大学教育中国大学教育通常分为本科、硕士讨论生和博士讨论生三个阶段。本科教育常见基本学制为四年,工程、医学等部分专业为五年或更长。根据各高校的不同要求,修完相应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可授予学士学位并颁发毕业证书。中国硕士讨论生通常分为学术型与专业型两种,基本学制分别为三年和两年。不同高校的毕业要求不同,例如发表一篇不同级别的科研论文为大多数高校硕士讨论生获得学位,顺利毕业的前提条件。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后被授予硕士学位并颁发毕业证书。博士讨论生是中国大学教育的最高阶段,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