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讨论中等职业教育,首先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育服务生产一线的初中级的技能人才,这种定位要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更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也可以把它称为就业预备教育。从当前企业需要的中职生来看,需要的是能“下的去,用的上,留的住”,但是从现实来看,不少中职学生还不习惯于这种要求。在“2+1”培育方式的第三年在企业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留不住。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导致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变长,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究其原因,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目前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意识不够,自我封闭,缺乏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所以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进展为时代特征的现实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怎样适应中职就业的要求,传统封闭型的校园文化向开放型的校园文化推动,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1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1.1 倾向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教育场所以及校园的环境卫生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而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学风等。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等精神文化建设理应突出它的地位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效。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精神文化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里更具有一种内在的特性1.2 校园文化建设个性不足,缺乏中职特色。当今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薄弱环节就是未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没有凸显“职业性”。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的培育目标各不相同,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有利于培育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职业人。由于职业学校进展建设时间不长,校园文化建设大多仿效普通中学,没有自己的特色。1.3 校园文化建设因循守旧,缺乏现代气息。我们的校园文化惯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治学格言、立身之道等,一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等耳熟能详的内容充斥板报、橱窗和宣传栏,而现代科学的学习方法、成才途径以及本专业进展的动态等现代信息则少而又少。这与改革年代“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