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洲的视野讨论辛亥革命《雷铁厓集》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 年出版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人物文集系列中的一部。与该系列其他著作不同的是,这部著作不仅将考察辛亥革命的视野从国内扩大到整个东南亚,即从亚洲的视野看辛亥革命,而且关注到本国人与他国人在辛亥革命中的互动。雷铁厓的一生,经历了辛亥革命的酝酿准备、胜利和失败的全过程,他虽然出生于川南自流井一个风气相对闭塞的家庭中,但他参加辛亥革命的大半时间都侨居国外,如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1904 年底,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在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后,雷铁厓“一曲骊歌辞祖国”,冲破家庭阻力,奋然走上了革命道路,满怀求道者的虔诚心愿东渡。到达日本后,雷铁厓即参加同盟会。他未曾接受改进主义思想的影响,直接进入了革命的中心,开始了文字鼓吹的革命生涯,创办《鹃声》杂志,为各大进步报刊撰稿,其文章的主要思想是宣扬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但他并没有仅停留在政治批判上,还把笔锋指向思想领域,揭露封建纲常名教对中国人民的毒害“杀人于无形”。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文字相应,雷铁厓还针对资产阶级改进主义以及革命队伍中出现的某些思想倾向加以批判,如批杨度、评章太炎等。1910 年秋,雷铁厓前往马来西亚的槟榔屿筹组《光华日报》,随即主持该报笔政一年有余。从本书中雷铁厓此一时期的论战文章,可窥知辛亥革命前夕南洋地区的思想战线和斗争的大致情况。孙中山常常用“华侨是革命之母”来表扬爱国侨胞在辛亥革命中的辉煌功绩,彼时,东南亚爱国华侨到底为这场革命输送了多少子弟和金钱,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但由雷铁厓主持笔政之《光华日报》的宣传效果可见一斑:武昌起义仅一月,马来西亚槟榔屿一地剪掉辫子宣示与清政府割断关系者即达五千余人,十一月三日,革命党人在该地进行募集捐款的集会,参会群众达数万人之多。与此同时,雷铁厓还十分注重对宽阔华侨的教育疏导工作。这一工作仍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两大主题下进行。一方面,雷铁厓始终不懈地揭露清政府的种种腐败情况,如黑暗暴虐的内政,丧权辱国的外交,以骗人为目的的预备立宪,以骗钱为宗旨的侨务政策等;另一方面,他又耐心细致地启发宽阔华侨的思想政治觉悟,从宣传剪辫和男女平等,到破除神鬼迷信和侨胞的地域观念,乃至提倡华侨子弟学好中文,投身革命,以及表达对华工对抗殖民地工头正义行动的支持。民国建立后,雷铁厓短暂地参加了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