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讨论推动话语体系重建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崛起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是 21 世纪最重大的变化。2024〜2024 年,一方面,中国参加世贸组织,中国国内舆论处于“狼来了”、“与狼共舞”的惊慌之中,另一方面,中国 GDP 高速且平缓增长,连续超过英、法、德、日,这一现象激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何时超美”的预测。在一些西方著名学者与智库的预测中,中国在“最近的未来”GDP 超过美国“已无悬念”。我在这里仅举几个例子: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逊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中认为:“中国可以在 2024 年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他一些欧美学者也有类似的预测。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刊文预测中国“未来时点”是 2024 年;经济学家卡尔森、霍兰德预测的是 2024 年;首创“金砖四国”概念的前高盛资产管理部主席吉姆·奥尼尔的预测是2027 年。显然,近 10 年来,关注中国开展前景与东西方战略地位变动的欧美学者,争议的中心已不是“中国能否超美?”更非“何时崩溃”,而是“何时超过美国?”对于这样的问题,国内大局部学者也根本持相同观点。不同的是,国外一般以“中国崛起”来描述这样的状况,在国内,近些年我们一般以民族复兴来指称——复兴的意思是说,我们民族通过现代化的努力,要努力回复到原来曾经有的国际位置。当然,国内也还有一局部界不认同这个观点。在我看来,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国内政治稳定的条件下,在未来 10 年或 20 年内,实现邓小平第三步开展战略〔即人均 GDP 到达中等兴旺国家水平,GDP 总量接近或者超过美国〕,是完全可能的。但对其“意义”的推断与理解,那么需十分谨慎。文明复兴是带有自己语言的复兴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从西方的视角来看中国的话,他们怎么理解中国的崛起?美国学者萨布雷曼在《黯然失色:生活在中国经济统治的阴影之下》一书中表示:“中国将在相当短时期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这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第一次出现相当贫困国家成为最大经济体的现象。”因而,首先我们要理解,对于西方世界来说,中国的块头太大,人口规模也太大。我们是个由 13 多亿人〔接近 14 亿人〕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而这 13亿人中,又是以汉族为主导的。比照一下西方世界,欧美人通过 500 年的奋斗,尽力扩展自己的范围,但在这 500 年过程中崛起的国家体量都比较小。葡萄牙崛起的时候人口大概 100 万,荷兰崛起的时候人口大概也是100 多万,西班牙是四五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