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英《天津条约》的前前后后

中英《天津条约》的前前后后_第1页
中英《天津条约》的前前后后_第2页
中英《天津条约》的前前后后_第3页
中英《天津条约》的前前后后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英国侵略者的要求被满足。然而,这个和约却没有带来清政府渴望的平安无事。条约签订以后,英国人开始在许多方面不满意起来。修约曾有英国人预言“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现有的英格兰工厂就已经供不上了”。中国的国门被翻开了,但是英国人设想的贸易繁荣却没有到来。由于中国小农经济天然的抵抗作用,英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十分困难。英国人认为这是通商口岸数量太少所致。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公行制度被取消,然而英国人却迟迟进入不了广州城。鸦片贸易虽未被禁止,但是也没有合法化。中英外交平等,英国公使却不能直接向大清帝国的中央政府表达诉求,更不能面见大清皇帝。英国公使每有交涉,必须经由两广总督等地方大员代为转达。地方的大员们常常是遇事推诿,想见一面都颇不容易,答复照会更是难上加难。诸多问题让英国人动起了修改条约的念头。1854 年,英国外相克兰顿训令新任驻华公使兼香港总督包令,要求他和中国进行修约,重点解决鸦片贸易合法化、公使驻京、华工出洋、长江航行、肃清海盗等一系列问题。英国无理的修约要求很快被清政府拒绝。为达目的,英国显露出了侵略本质,延续了炮舰政策。1856 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入侵广州,悍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 年,英法联军溯海北上,攻占大沽口炮台,京师门户洞开。一时间朝野震動,清政府派东阁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前往谈判。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一场威逼。英法军队驻扎大沽口,逼中国同意所开条件,每当中国想有所转寰时,英国立即以“即带兵直入京师”相威胁。面对英国强硬无理的侵略者作风,桂良最终回复“本日定议,并无不依”。最终,中英双方在海光寺签字,这天是 1858年 6 月 26 日。驻京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清政府认为自己是天朝上邦,外国人都是不知礼仪的蛮夷,是耻于同这些“野蛮落后”的国家接触的。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就指示谈判代表耆英:尽量防止与英国人进行直接接触。十几年的时间过去,这一情况丝毫没有发生改变,在《天津条约》的谈判过程中,咸丰皇帝屡次指示桂良,防止直接同英国人见面。大清官员们与外国谈判,见面接触都要尽量防止,何况是让他们的公使常驻北京呢?咸丰皇帝更担忧的是,公使驻京后会尽窥京都虚实,以至勾结奸民,发生肘腋之变。可想而知,公使驻京这一要求对咸丰皇帝产生了多大的震动。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一直悬而未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