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镇是一个农业镇,所以我们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致使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绝大多数被寄予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少数寄予在远亲近邻家。就我们学校而言,共有学生 483 名,留守学生就有 358 名,占学生总数的74%。面对这一特别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怀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1、从 2024 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3“”、在学生中开展 手拉手、一帮一 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常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兴奋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怀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存在的问题: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乏,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 深不是,浅不是 ,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沟通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对策浅探: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舞,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