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达斡尔族:年年高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 在汉语中与 高 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进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蒙古族:酒肉不尽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美丽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 浩特 (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福,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壮族:迎英雄“”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 新年节 。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 吃立节 。 吃立节 是在这个月的 30 号,相传在 100 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 30 号为他们重过春节。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爱在春节前进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哈尼族:荡秋千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喧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喧闹、和睦的节日景象。傣族: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