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的由来及意义五星红旗的由来及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旗面为红色, 长宽比例为 3: 2。 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 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 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1、 4 颗黄星对齐, 2、 3 颗黄星对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即五星红旗, 《史记· 天宫书》 : “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 中国利; 积于西方, 外国用(兵) 者利。 五星皆从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国可以法致天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是一名来自浙江瑞安的普通公民。 随着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 1949 年 7 月 发出了征集国旗图案的通告, 曾联松设计并提交了他的国旗样稿。 在 2992 幅(一说为 3012 幅) 应征国旗图案中, 曾联松的设计被选入 38 幅候选草图。 经过多次讨论和少量修改, 他的设计被选为了新政权的国旗。 五星红旗的历史 1949 年 10 月 1 日, 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由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升起。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百零四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 以后, 历次宪法均保留这个规定。 1990 年 6 月 28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 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发布主席令, 予以公布, 自 1990 年 10 月 1 日起实行。 为维护国旗的尊严, 国家发布《国旗》 和《国旗颜色标准样品》 两项国家标准, 规定了国旗的形状、 颜色、 图案、 制版定位、 通用尺寸、 染色牢度等技术要求, 并宣布于 1991 年 12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五星红旗的来历 1949 年 9 月 27 日, 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了让新中国的旗帜在开国大典上升起, 1949 分年 6 月 15 日, 新政协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将拟定国旗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 并决定成立第六小组专门负责。 全国政协办公厅退休干部彭光回忆说: “第六小组 1949 年 7 月 4 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会议, 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国旗征集启事》 , 报筹备会的常委主任、 副主任批准后在《人民日报》 、 《解放日报》 等各大报纸同时发表。 ” 在短短的 30 天里, 海内外 3000 多幅国旗设计图案寄到筹备会。 无论是开国元勋还是普通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