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征集的史料首次展出填补了车桥战役日方史料的空白在纪念 3 月 5 日车桥战役胜利 73 周年之际,目前唯一一份佐证车桥战役的日方史料首次在车桥战役纪念馆展出,填补了该馆车桥战役日方史料的空白。发生在 1944 年 3 月 5 日的车桥战役,是新四军一师集中约五个团的兵力,在师长粟裕的指挥下,运用攻点打援相结合的战略战术,对敌伪盘踞的重镇车桥发起攻击,经过 20 多个小时的激战,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战役的重大胜利。此战收复车桥据点,共歼日军大队长山泽大佐以下官兵465 人,其中生俘中尉以下 24 人,歼伪军近 500 人,创华中新四军六年中一次歼敌最多的记录。战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祝贺“苏北新四军大捷”。新华社赞扬这一仗是以“雄厚兵力”打的一个“大歼灭战”。去年,南京市方志办在整理从日本征集到的侵华日军史料时,首次发现了昭和十九年〔1944 年〕3 月 17 日,《日本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追认已故三泽金夫陆军少将的函》。函件内容一是时任日本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签署的追晋三泽金夫为少将,一是三泽金夫毙命于车桥战役的经过概述。函件记载了昭和十七年〔1942 年〕6 月中旬陆军中佐三泽金夫接任混合第一三旅团独立步兵第六十大队大队长。昭和十八年〔1943 年〕5 月 29日,根据陆军第 36 号令:在中国部队临时成立第六十五师团步兵第七十二旅团独立步兵第六十大队,大队本部由五个中队和步兵炮中队等组成,改编后大队长为陆军中佐三泽金夫。随后三泽金夫制定了作战行动方案:昭和十八年〔1943 年〕7 月 27 日,从安徽下塘集出发,8 月 3 日,到达江苏省淮阴县,负责淮阴、淮安、泗阳、涟水地区警备治安肃正任务。1943 年 8 月 12 日至 9 月 12 日,旅团到达后,不断扩大治安范围,实施六塘河战斗,接着大队向淮阴县徐家溜、古寨、丁集和淮阴区以北推动。昭和十九年〔1944〕3 月 5 日凌晨二点,淮安县车桥镇警备队,遭到3000 敌人包围,陷入苦战,接着驻淮阴部队全力增援,紧急赶往车桥镇。16 点 30 分,在韩庄附近突然遭到敌方陆续增强兵力的围攻,在剧烈的战斗中大队长三泽大佐奋勇领先,决定利用夜间,出其不意地向车桥攻击前进。晚上 21 点左右,部队在黑暗中路过韩庄前面村庄的水面时,遭到预先埋伏敌人的猛烈袭击,前进受阻。在混战中,现场指挥作战的大队长三泽大佐壮烈战死。发现这一史料的南京市方志办抗战史讨论人员胡卓然说,三泽金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