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贝尼尼的作品看十七世纪意大利的巴洛克雕刻艺术风格摘要 贝尼尼是 17 世纪巴洛克雕塑最杰出的代表。他的雕塑作品热情奔放而富于戏剧性,强烈的动态具有旋风般的力量,在雕塑上进展出一种奇特的空间关系和幻觉效果。其技巧娴熟流畅,造型光洁精致,富有贵族气派。他还善于把雕塑与装饰性的背景相结合,利用特别的光线使雕像与建筑融为一个整体。关键词 贝尼尼 巴洛克 雕塑 戏剧性 艺术风格在 17 世纪同一个辉煌的时刻,所有这些艺术家们都在工作着,并创作着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世界:伦勃朗、哈尔斯、维米尔、普桑、鲁本斯、凡·代克和委拉斯贵兹。但是,假如从这一时期选择一位最富制造精神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我认为首先当数意大利的雕刻家兼建筑师简·洛伦佐·贝尼尼,因为在当时他不仅被普遍认为是他那个时代最好的艺术家,也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人。他是那一列杰出的,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中的最后一人,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努力,才使得意大利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成为西方艺术世界之光。尽管贝尼尼生活的时代已是文艺复兴的落日,但贝尼尼却有着可以与列奥纳多或米开朗基罗相比肩的艺术才能。凡是艺术家所能做的,贝尼尼不仅可以做到,并且还可以做得更好。当时人们曾经这样形容贝尼尼:“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在雕刻方面,他将皮肤、衣服褶皱的触感表现得栩栩如生。此外,他也改革了半身肖像、喷泉和墓碑,因而他在那个时代的影响是无人与之匹敌的。只要一提起贝尼尼,人们就会想到“巴洛克”艺术。所谓巴洛克艺术,是指 17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这一称谓源于 16 世纪所流行的两个名词:一是意大利语,意为中世纪的一种繁缛迂腐、缺乏辩证的神学辩论:一是葡萄牙语,意为不规则的、奇形怪状的珍珠。两词皆含悖理怪奇之意,因而 18 世纪古典主义艺术评论家把这层含义用来形容 17 世纪的西欧艺术:在他们看来,那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明显具有反常、怪诞、不规则与非理性的特征。19 世纪后期以来,这一名称已渐渐失去了贬义,而单指 17 世纪那种繁缛的艺术风格。后来的艺术史家将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特点归纳为强烈的动势、纵深感、光影对比效果、戏剧性、空间幻觉,以及建筑、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要素的融合。它是 1600 年到 1750 年间艺术的主导风格的词。与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比较,巴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