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年庆祝建国 60 周年征文桥上的记忆**的**桥有几百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夜晚到十六日,**“的民众都有 行**”的习俗。那万人空巷的场面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那一年,我刚毕业。满怀豪情,我来到了这座历史名城。在这之前,**给我的印象只有黄飞鸿和陶瓷;到了之后,这座城市跟我想象中的还是有点落差,并没有想象中珠三角城市的那种繁华,反而似乎因为年代久远而有点老态龙钟,缺乏生气。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只有 1500 元,住在集体宿舍里,在扣除了吃住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钱剩余了,但这些丝毫不影响我的工作热情。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像一针兴奋剂,刺激着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不知疲倦地在办公室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还要穿梭在**的大街小巷。元宵节那天晚上,我约了同事们一起去行**,体验一下当地民俗的气氛。一路上,人群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汇合到同济东路。有的是一家大小,扶老携幼,小孩太小……了就骑在父亲的肩上;有的是呼朋友,有说有笑;有的是一对情侣,手拉手并肩而行沿路有很多小摊,卖风车的,卖生菜,卖小吃,卖饮料,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人越来越多,我们随着人群逐渐靠**桥。快到桥头的时候,人多得你就算不走,也会被人“群推着向前。终于挤到桥上,看到了 **”两个大字,又被人群推着从桥上走过。人群里开“”始有人往河里扔生菜,寄意 生财 。过了桥,人群开始向各个方向散去。我和同事找了个小摊,买了个风车,也祈求明年顺顺利利。生活平淡而充实,我们激情不减,日子一天天在忙碌的工作流逝。按**“的风俗, 行**”“要坚持三年,因此第二年的元宵节,我又和同事一起去 行**”。那一年,**市政府斥资修复**桥,因此人数比去年更多,不少道路都临时封闭,现场也有很多警察在维持秩序。我像去年一样,又买了一个风车。因为工作的需要,我离开了**,未能完成连续三年行**。但是在**行**的情景却一直萦绕在心头。一转眼,离开**已经好几年了。一个多小时后,我就坐上了同事开的克莱斯勒汽车上。沿着一环路,我们快很就到了那条熟悉而又有点陌生的汾江南路。华灯璀璨,人依旧是那样多。我们停好车后,顺着人群往**桥的方面走。……熟悉的场景,人群,小摊,风车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喜庆的笑容。但又有点陌生,一栋栋崭新的建筑,一排排璀璨的霓虹,无处不显露出这座城市的活力与繁荣。挤过了**桥,我们还象以前一样,买了个风车。上了车,同事说,我带你看看**的夜景吧。“车顺着东平河开着, 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