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传教士笔下的辛亥革命

传教士笔下的辛亥革命_第1页
传教士笔下的辛亥革命_第2页
传教士笔下的辛亥革命_第3页
传教士笔下的辛亥革命在传教士看来,中国革命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中国来说,革命一次性彻底完成破坏的工作,不管转变怎样跌跌撞撞,不管有怎样的失误,不管各地的进步是怎样不确定,甚至一段时间可能会倒退、反复,确信无疑的是中国不可能再回到之前的情形了。传教士更侧重的是中国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传教士是近代来华外国人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最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特别群体。他们通过传教、教育、医疗、慈善等事业,深深地卷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变迁之中。传教士对辛亥革命的关注不仅表达在日记、书信、教会刊物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著作出版。这些著作,相对日记或书信中的记录,是经过思考和分析的产物,是传教士群体作为他者的身份对辛亥革命观察和认识的集中表达,对我们今日讨论辛亥革命仍有不可无视的重要意义。本文是以美国长老会差会秘书布朗〔ArthurJ.Brown〕的《中国革命》〔TheChineeRevolution,NewYork:StudentVolunteerMovement,1912〕为主要讨论对象,以同时期其他传教士的著作为辅,探讨传教士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思考。布朗于 1856 年 12 月 3 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1883 年被立为长老会牧师,1895 年开始担任长老会差会部秘书。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反响回美国的信息都在布朗这里汇总。这使布朗能够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各宣教地的变化。1901 到 1902 年,布朗到访了中国和远东,1903 年出版了《菲律宾的新时代》。1904 年布朗的《古老中国的新力量》得以出版,论述西方商业、政治、宗教三种力量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变化。而他 1912 年《中国革命》一书出版后,成了西方人了解中国革命必备的参考书,对于任何想了解中国革命的人来说,没有哪一本书能够像这本书一样提供简明、及时的记录。布朗虽非在华传教士,但他作为差会秘书,掌握着比任何传教士更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代表很多传教士的观点。在《中国革命》中,布朗对革命活动的细节描述不多,因为他毕竟不是亲历者,但布朗认为:要理解这场运动,仅按时间将重要的事件述说出来,像报纸的报道是不够的,而是要考虑中国人民的特性、促使当前剧变的因素、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布朗的一贯思想是平等地看待中国人,从《古老中国的新力量》一直延续到《中国革命》中。他指出:我们需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谨记中国人不仅是人,而且是我们的兄弟,和我们一样是根据上帝的样式而造。在这一思想下,布朗对列强在经济、政治上对中国的侵略毫不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