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实践应用探究[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素养的主要课程之一。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入手,分析体验式教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实践应用措施,以此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素养。[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中职教育;心理健康课;实践应用心理健康教育课一直以来就是进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课程,它主要集理论知识与实践于一体。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由老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提高教学课堂的互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采纳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需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不断进步。一、心理健康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中的大纲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课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德育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校需要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生理进展特点和变化趋势,合理设置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难题,可适当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或帮助,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和照顾,提供心理疏导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进展。同时还需配合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设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1]。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程,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倡探究式学习。同时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题,应该如何改变老师的传统教学观,更加关注学生的进展需求,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讨论重点。二、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一)心理健康教育课需重视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心灵的洗刷和进化,在教学方面完全不同于其他学科,不单单是要传授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需重点关注中职生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职业意向以及情绪调整等各个方面,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中职生缓解不合理的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进展。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重点强调如何应用知识,而传统的知识讲授在这种课程当中完全不奏效,也不适用于心理健康课[2]。因此,假如知识没有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是无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进展的。(二)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波动。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作为引导者,主动制造相应的心理体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