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即将启动,作为非高考学科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核心素养方面。如何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一线老师们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通过学习《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新高考与新课改》等课程,结合自己近期教学和沟通的经验及反思,通过几个教学实例来谈一下我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 1、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新课标中新出现的内容,很多老师对其不了解、不理解。在很多文献中言计算思维必提编程和算法,让人觉得非常高深难懂。新课标征求意见稿中对计算思维有这样的解释:“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因此,以文本信息加工单元教学为例,我认为“运用计算机解决图文混排问题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就是计算思维。这里面包括资源搜集、整理、提炼、设计、美化、批判、操作等诸多思维活动,当然所有思维都是围绕如何利用计算机的应用软件解决好文字和图的混合排列问题。再如,信息资源管理单元的如何合理的管理桌面图标、文件,使我们在使用电脑时能够高效的找到所需的文件和软件,这也是计算思维。这些计算思维的深度相比程序设计中的抽象、建模、设计算法而言是简单的,但更具普适性。 2、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个老朋友,当前的课标和教学中我们一直在谈信息意识的培育,不过新课标对其有了进一步的解释,更加具体,可操作性更强。课标中的解释为“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推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地寻求恰当的方式猎取与处理信息;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猎取相关信息,采纳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推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指学生在遇到信息处理问题时头脑中对该问题的处理过程、使用工具、具体方法的快速反应。例如文本加工单元学生面对“美食秀”这个主题任务在头脑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这里其实不仅仅涉及信息技术学科,其最初的构思规划会设计语文、艺术、饮食文化等诸多方面,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更多的为其搭建平台,然后用技术去帮助去实现综合各科知识所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案,当然也需要帮组学生形成解决方案。这个基于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