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老师培训模式反思【摘要】将共享经济模式和老师培训相结合,一方面提升线下老师培训资源的使用绩效,另一方面又能为老师提供灵活参加培训提升的渠道,实现老师培训机构和老师的双赢。【关键词】共享经济;老师培训;共享老师培训一、共享老师培训模式界定本文讨论是由地方财政支出,老师免费参加的培训。老师培训资源共享,一方面在不增加场地和授课专家成本的基础上服务更多的老师,另一方面为老师提供更多可灵活选择的优质资源,提升老师参培的满意度,这些可提升区域老师培训的整体绩效,所以共享老师培训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区域内老师培训的绩效评价;共享经济的第三方是基于利益的原则进行资源整合,老师培训资源共享的效益表现为培训整体绩效的提升,所有培训绩效提升的受益者———培训主管部门最合适的第三方平台搭建者,这个主管部门一般为区域教育局、老师进展中心。二、共享老师培训模式的平台建设1.共享老师培训模式在于实现区域内老师培训资源的共享。区域内的某个知名学校、优秀名师工作室组织教研活动,学校或老师培训机构在培训中邀请知名专家讲座,这些优质的培训资源如有位置空置,主办方或个人可邀请相关单位或个人参加。这种方式能提升优质培训资源的绩效,但也存在沟通管理难、难以常态、面对对象局限等问题。共享老师培训模式是要建设一个平台,形成一个机制,将优质老师培三、共享老师培训模式的管理机制建设1.提升老师培训资源提供方的积极性。提升培训项目的财政绩效和提升机构知名度是提供共享培训资源的主要目标,这些价值对提供老师共享资源的机构是否具有吸引力?相反,向外界提供共享资源,在培训现场管理、秩序维护、后勤服务和安全管理等方面,会增加更多的工作量和财务支出,老师培训机构对共享老师培训模式并不都有主动性。2.加强对老师培训参加者的管理。老师参加共享老师培训模式,目的是基于对培训主题的兴趣和参加培训时间和空间上的便捷性。但假如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些培训对象难免会有“随意性”,这样一方面难以确保培训质量,使所猎取学分含有“水分”;另一方面游离于培训纪律管理之外,会破坏培训管理的有序性,给其他正常参加全程培训的学员带来负面的影响。3.加强对共享老师培训模式的制度保障。共享老师培训模式需要多主体联合管理和参加,对各个主体的参加形式、合作机制、考核管理办法都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加以保障,才能确保多方有序参加、紧密合作。就需要探究制定共享老师培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