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校园文化是独特的精神文化,是特色的环境文化、个性的制度文化、别样的行为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校园文化具有激励精神、凝聚力量、正确价值导向等功能,对于陶冶师生情操,构建师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师生的人格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更是学校进展的灵魂。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师生“视而不见”、没有感觉、没有触动诸如此类的问题,对师生的精神引领作用非常有限,对师生的心灵扣动作用甚微,对师生的品行影响甚小,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要让校园作用更大化,要注意以下八大问题,做到“八忌”。一、忌重结果轻过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很多时候是由管理者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个人的情感出发而定的,将所定的各种文化现象直接塞给师生。这些文化现象的选择,文化建设的操作,师生没有参加,没有亲历,得不到师生的认同,管理者自以为是,而师生又觉得不相关,大大降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组织师生参加,只有认同才能发挥作用,只有亲历才会产生更大的效果。二、忌重外来轻本土。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干的都是拿来主义或移植主义,文化内容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外来物,没有去挖掘本校所在的本土文化,没有根植于学校本土本身,让师生觉得校园文化离他们很远,影响力自然降低。笔者认为,学校本身要仔细去提炼自身的文化,如自身的名师、名校友、名学生的事迹以及他们对知识、对文化、对人生的感悟,这些都是很好的文化内容。三、忌重表象轻内化。一提到校园文化建设,都是设置什么景观给师生看、什么时候开个会搞搞宣传的多,输入式的多,在怎样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方面考虑得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只是搞些文化设置,宣传解读下内容而已。这就很难将文化的影响内化。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做到知、情、意、行相结合,让学生去讨论,并根据文化的要求去亲历,在亲历中去体验,这样,校园文化才会入师生之心,入师生之脑,才能内化为师生的一种自觉。四、忌齐步走轻个性。当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其知识内容、价值取向、文化的主体等,大多都是根据上级的统一标准进行布置的,极少去关注地方的校本的人文资源、文化资源。没有地方的校本的元素,致使趋同化,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和个性。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志,没有特色就难于或不能体现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就无法彰显学校个性。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