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 年第 11 期思想政治教育讨论的人学取向探析张耀灿曹清燕(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讨论人学取向的形成有其必定性。首先,“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学的关联点。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终极价值是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进展。其具体活动的展开也是以人为出发点,通过人来实施,又以人为归宿,因此,“人”的问题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其次,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进展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应用进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基本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才能促进自身的健康进展。最后,人文关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展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从现实的人出发,用符合人性的方法实施教育,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可以更好地促进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更好地提升人、完善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 年第 12 期论德育目标的价值意蕴张澍军(东北师范大学)德育目标的层次、域分问题是德育讨论领域的一个复杂问题,它内在的要求二者实现辩证联结。所谓德育目标的“层次”,主要是指德育目标在德育过程中,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及相应的目标要求而形成的不同水平或者不同阶段的标准。所谓德育目标的“域分”,主要指德育目标按其内容的不同方面所形成的领域标准。同一层次的德育目标,往往是由不同域分的目标构成的;同一域分的德育目标,又是由不同的层次连接而成。只有实现这两者的辩证联结,才能真正形成德育目标的有机系统。这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处理德育目标时,首先要协调好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的辩证关系,即过程目标要以终极目标为指导,终极目标要以过程目标为中介基础;其次要协调好首位目标与非首位目标的辩证关系。既不能以首位的政治目标代替非首位目标,也不能使非首位目标泛政治化。《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 年第 2 期生态体验: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刘惊铎(中央教育科学讨论所)《教育讨论》2024 年第 11 期公共教育的两难——西方学校教育的现代性伦理问题郑富兴(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讨论》2024 年第 12 期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人李菲(陕西师范大学)对意义的追索是人存在的永恒情结,这种永恒情结就是终极关怀情结。德育作为一项以道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