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系本管理模式的探析摘要:从学习型组织创建的角度,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来“系统思考”分析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诸因素,构建一种在院系二级管理体系下,将管理重心放在系一级的高职院校“系本管理”模式。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型组织;系统思考;系本管理近些年,我国高职教育进展迅猛,已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于众多由改制或升格而成的高职院校,如何处理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创建出富有特色的管理模式,使高职院校的人、财、物充分发挥效能,达到办学质量和效益最优化,至关重要。高职院校老师和讨论人员实际上要面对两种管理,即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若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太过,必定会影响老师教学和学术讨论的积极性;若系部级权力太过,任由学术权力进展(系领导多为学术讨论人员代表人物),又会助长分散主义。所以构建一种能达到两种权力的最佳结合点的管理模式,乃是当前高职院校要建立合理适用的内部管理体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出现,高校管理呈现出: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内部实行分权、分级管理,管理工作程序化、法律规范化、立法化和人本化、个性化,学术与行政的决策依靠专家小组等特点。①基于此,本文尝试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来“系统思考”分析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诸因素,以期建立一种在院系二级机构设置下,管理重心放在系一级的“系本管理”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模式。一、构建“系本管理”模式的必要性探析(一)现行高职院校管理存在的弊端1.系(部)管理力量偏弱。部分学校的校级管理机构庞大,基层管理力量薄弱,导致管理力量不均、职责不明,任务难以落实。2.理想中的高校直线——职能制不能实现,各职能部门对系一级的实际管理造成多头领导,政出多门,令系领导无所适从,工作扯皮,效率低下。[2]3.管理僵化。大多数系(部)的主管领导主要是实行经验管理,没有权变思想。而高校存在松散连接的特点,若只机械化地按科层组织结构来管理,就会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应该采纳强调配合、协作、参加和共同努力等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4.缺乏激励机制。系(部)管理工作内容多、广、杂,工作成绩不易量化,可操作性差。而系一级领导在工资分配、人才招聘、解聘等方面决策权很少,考核、奖励不能到位,不利于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存在都要求高校去探究构建合适的内部管理模式。(二)“系本管理”是高职院校进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要培育面对生产、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