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浅谈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浅谈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小偷入室盗窃,进屋以后最先干什么?请不要不假思索的说,找值钱的东西呗。错了,从公安部门审讯反馈的信息看,很多小偷进屋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安全撤离。即使是从窗户爬进去的,进屋以后,也要找准门在哪里,下手的地点与门的距离有多远,怎么能够全身而退。很多惯犯的预先准备在入室之前就开始了,他们的专业术语叫踩点——事先了解住户附近的逃跑路线、楼梯、出口等,可谓狡猾至极。 连小偷都能想到“职业”安全,那么,作为正义事业的安全管理,理所当然的应该比犯罪分子设计的更周全,布置的更细致。2024 年 6 月 19 日上午,“东区 1 号”客轮“被新轮 85 号”客轮撞衬入水,珠海市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大陆和港澳救援人员迅速赶往出事海域,避开了一场海难,86 名旅客及 6 名船员全部获救。在这一事故处理中,预警救援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前,珠海海事局曾组织多方参加“碧洋行动”等应急演练,演习对接应急响应预案,为海上搜救做好了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进入 2024 年,国家对现有的各类应急预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并予以公布实施。目的是为了法律规范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保证及时有效的实施应急救援工作。企业的安全工作也应该遵守这一原则。我们实施科学管理,打造本质化安全企业,只是具有了一个好的出发点,还要做最坏的打算——一旦出现事故怎么办?假如没有这么一个“坏打算”,出现事故时就会惊慌失措,小事故就可能会变成大事故,结局更加不可收拾。 去年的天津港爆炸案的教训告诉我们错误的施救方式导致了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天津港爆炸案”暴露了什么问题?安全管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对事故的发生要预先有所准备,超前实施控制。 我们首先想要让事故不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要把事故控制到尽可能小的范围,不让它蔓延,防止事故出现连锁扩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冲击波效应”。同时,还要对事故及时有效的进行救援,尽量减轻事故带来的灾难性影响,减少伤亡,减少损失。 从最坏处打算,要预测到可能发生的损害,可能会引发哪一类的事故,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并且,这些损失是具体的,可以量化的,比如,事故会涉及多少个岗位,波及多大的区域,会有多少人多少设备多少建筑受到牵连。估量到由于物料的泄漏,可能引起的爆炸、火灾、有毒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