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模范人物故事一:35 厘米长大馒头卖 1 元,8 年不涨价,每年卖 2000 万元只卖 1 元,8 年从不涨价,在一块美食林立的土地,以及物价飞涨的今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如何杀出重围并且持续盈利围绕一个馒头,完成商业生态,升级商业模式,这样的产品你可能学不会!馒头的营销学在重庆洋人街,有很多怪事。比方,世界最大最牛的厕所,没有收银员的小货摊,以及 1 元钱的美心馒头。黄昕是洋人街美心馒头的负责人,在她眼中,馒头有一种朴实的情结。洋人街的美心擀子馒头如今的美心馒头还是小小的网红,有一帮簇拥者,在微博上搜索洋人街,几乎一半的结果会提到它。和馒头来一张合影,比一比谁的脸小,或者分食馒头秀恩爱,层出不穷的新奇玩法,让普普通通的馒头有了新的生命。美心馒头的名声,渐渐地在当地家喻户晓,洋人街的人气也因此越来越大,打的去洋人街买馒头成为一时潮流。需求太大也成了一种苦恼,黄昕描述到:一天卖两吨面粉,节假日还要翻倍,有时更是要 24 小时加工。一个馒头成就了整个洋人街,但背后的过程却是艰辛的。早在 2024 年,彼时的洋人街刚刚开业,交通还很不方便,游客多,商家少,配套效劳完全跟不上,甚至连最根本的餐饮都无法提供。解决这个问题,并打响市场,需要一款拳头产品来引导。黄昕说,群众都能接受的馒头成了第一选择。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太外表,更不能为了做馒头而做馒头。于是从 2024 年开始,洋人街就着力打造 1 元钱经济,豆花、糍粑、面包和矿泉水等 1 元食品可谓五花八门,这些低价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天销量超过 8 万件。可馒头毕竟是北方的主食,南方人吃得少,市场本身不大,前期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是黄昕经手以来,最难忘的一段时间。最初美心馒头的知名度低,洋人街也是假日经济,平常人不多。为了翻开销路,引导顾客去洋人街消费,黄昕和团队做了很多努力,有一段时间,他们几乎跑遍了市区每个人多的地方,每天开车派人做地推宣传,直到天黑连路灯都关了,才收摊回家。坚持了半年,根本翻开了销路,人们知道重庆有个洋人街,洋人街有个美心馒头。美心馒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一种即食又便于携带的旅游小商品,风行于洋人街的街头巷尾。1 元馒头是招牌,是洋人街食品线的引导者,更是洋人街的缩影。黄昕答复。馒头的经济学依靠 1 元策略,美心馒头的销量很好,但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却浮出水面。随着原材料涨价,馒头的本钱不断增加,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