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河畔河流与人的共生前山河,这个曾见证过诸多珠海历史变迁的河道,当下,这里更是与珠海一河两岸生活衔接得最缜密的生活社区。它以其独特的包容姿态接受着不同的人群,并默默支持着不同社群的生活方式,成为了许多人珠海生活的落脚点。前山河之于珠海人心中,往往不是母亲河的历史故事,就是水道两岸的风光明媚。然而,这里却有各种等待人们发现和品酌的别样城市故事。这里留存着一片原始的岭南古村落,前山港的旧址依旧藏匿其中;穿行于前山河两岸街巷弄堂里,老建筑上古朴的花纹被时间一一抚摩,老城区与新城区的交错成为特色的风土人情;一场轻松的怀旧之旅或是记录景致的旅程在这里展开,同样展开的还有一段关于生活的旅程。在这里享受一片宁静八年前,袁小红搬进了前山河西岸的社区,一片毗连的凤凰木后,几栋拔地而起的住宅楼,交错的大树底下,传来的是孩子们游玩嬉闹的笑声,虽然当时这里的生活并不便利,但是与原本的生活圈子接近,总让人充满了平安感。时间一晃而过,袁小红家阳台上的小叶紫薇、玫瑰、杨桃都已经生长得茂密,入室阳台和客厅上远眺而去,前山河缓缓流淌,她每天用眼睛享受着一片宁静。前山河一直是珠海通往广州方向的水上交通要道。晚上 8 点左右上船,次日早上 8 点左右上岸到达广州,是很多人对于前山港的回忆。建于1981 年初,1985 年投入使用的前山港位于珠海市前山水道下游,水路与澳门相距 1 公里,与珠江三角洲及东、西、北江相通,距广州 183 公里;陆路距澳门 3 公里,广州 130 公里,是珠海市区的内河港口。那时候的前山港共有码头泊位 16 个,1985 年港口吞吐量为 59 万吨,客运方面还有梧州、江门、中山、小林等四条航线,旅客进出量达 9.64 万人次。袁小红关于前山港航运的记忆,现在只能记起来一些片段,破旧的渔船、摇摇晃晃的路程、模糊不清的票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前山河,还没有多少生活的气息,河东岸的前山镇是建材飞沙,河西岸的南屏镇是农田林地。那时候袁小红觉得过了前山河就是珠海的郊区,现在杂草丛生的环境变成了成熟规划的社区。以至于为什么会在二十多年后选择在前山河畔定居,正是看中这里的良好社区规划和与拱北毗邻的生活圈子。搬到前山河岸之前,袁小红一家住在拱北,买菜在夏湾市场,搬家后,买菜依旧还是选择夏湾市场,河上逐渐建起的桥,让生活便利了不少。生活中还多了更多可以休闲娱乐的选择。天气炎热的时候,袁小红早上五六点就在前山河边晨练,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