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痛苦学教学的思考痛苦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与麻醉学、骨外科学、神经生物学、放射核医学、肿瘤学、康复学、老年病学等多门学科密切相关,是现代医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作为一门医学课程,它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广泛承认,合理的预防与控制痛苦对临床疾病的转归有着积极的影响。2024 年,国家卫生部 227 号文件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一级诊疗科目"痛苦科"。但目前我国各类医院中,临床医生对痛苦学的知识了解甚少,治疗疾病时往往忽略了痛苦本身对疾病影响[2]。这就要求临床医学生在校期间加强有关痛苦诊疗学的教学,使其掌握痛苦诊断的有关知识。1《痛苦诊疗学》教学课程的意义1.1 痛苦学教学现状与进展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就,但急、慢性痛苦的控制,尤其慢性痛苦的治疗仍然是临床床工作中一个棘手问题,许多痛苦性疾病即使在现代化大医院,也得不到相应专科治疗,导致许多慢性痛苦患者无法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我国临床痛苦治疗工作起步较晚,20 世纪 70 年代少数学者开始讨论探究,80 年代末,在韩济生院士的下建立了国际痛苦协会中国分会,并开始了国际沟通。直到 90年代,一些二级以上医院才陆续成立痛苦诊疗科室。痛苦控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吸引了一批有志之士献身于痛苦机理和治疗的讨论。经过 20 几年的努力探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痛苦专科或痛苦诊疗中心在全国各大医院先后成立,并将逐渐进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众所周知。20 世纪 90 年代被定为"脑的 10 年",神经科学因此得到极大的进展。新世纪初美国第 106次国会将 21 世纪的第一个 10 年定为"痛苦讨论的 10 年",世界痛苦医学必将会更加迅速地进展[3]。痛苦学是在融合多学科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但并非多学科的筒单相加。目前高等医学教育中仅对本科麻醉学专业学生开设《痛苦诊疗学》,从事痛苦科或痛苦门诊工作的很多来自麻醉科医生,对痛苦的基础理论了解不深、神经功能特别检查不熟悉、生化和影像检查知识不全面、临床诊断经验不足、相关介人技术比较生疏等因素严重制约着痛苦医学的进展。如何构建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是痛苦学教育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1.2 痛苦学对临床医学教学的补充痛苦学作为临床医学与麻醉学的交叉学科,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医疗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痛苦诊疗学是一门临床学科,与临床医疗密切关联,临床痛苦治疗工作本身就是临床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