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进展对心理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动作进展对心理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 动作进展是心理进展的源泉或前提 婴儿运用已有的动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获得对环境的最初的知识。 没有动作, 婴儿心理就无从进展。 (二) 婴儿动作是心理进展的外部表现 婴儿动作的进展反映着心理的进展, 通过动作进展的讨论, 可以了解婴儿心理进展的内容和水平。 (三) 婴儿动作进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进展 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等动作的进展可以促进婴儿空间认知的进展。 运动经验在空间认知进展中具有重要影响。 (四) 婴儿动作的进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进展 随着动作能力的进展, 婴儿与周围人的交往从依赖、 被动逐渐向具有主动性转化。 动作的进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沟通能力的进展。 婴儿动作进展的规律性 婴儿动作进展受生物预置程序化的制约, 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 表现为: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进展;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进展;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 头尾原则: 从上到下, 即从头部开始向脚部进展。 (2) 近远原则: 从中心到外周, 即从身体的中轴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 (3) 大小原则: 粗细指向, 即从粗的动作向精细的活动进展, 从大肌肉动作向小肌肉动作进展。 动作的进展遵循共同的顺序和大体一致的时间表, 如我国民间有“三翻六坐八爬”的说法。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 (一) 手的抓握动作 手的抓握动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 进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五指分化抓取物体与视动协调活动对婴儿心理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事物;(2) 开始操作工具, 使动作具有间接性; (3) 使动觉、 触觉、 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进展奠定基础。 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化和手眼协调动作通常在 5~6 个月期间出现, 也因营养、 健康、 教养方式等环境因素而有所提前或滞后。 (二) 独立行走 独立行走使儿童能够主动移动躯体, 这是婴儿进展的一个里程碑。 独立行走对婴儿心理进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I) 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 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 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 (3) 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婴儿动作的进展好与不好, 在某种程度上对促进或延缓其心理进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注意从早期开始对婴儿进行动作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 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 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