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春节陕西省袁春妮老师省级优课教学设计班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授课人袁春妮时间 1 课时课题 6.《北京的春节》 课型精读课文教学目标(三维表述):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过程与方法: 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喧闹、喜庆气氛。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喧闹,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2.导学案、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过程时间预设环节一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幻灯一出示对联)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谁来说说?(喧闹、喜庆、温馨、团圆……)(幻灯二) 是啊!美好的事情总是能够让人印象深刻!今日,我们将再一次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俗文化。4.小结归纳,完成表格: a:北京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幻灯八)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喧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包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根据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化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幻灯九) 3、思考:(幻灯十)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除夕——闹; 初一——静。)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幻灯十一出示灯盏)讨论:元宵节美在何处呢?“这的确是美好欢乐的日子”一句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幻灯十二) 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流露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5、理解:(幻灯十三出示: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在文中的作用。四、老师小结:老舍先生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