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种文体名称溯源1.诗歌。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诗”指歌词,“歌”指声乐。“诗”,后来为诗体作品之通名,“歌”那么为诗的一种体类,所以二字不得连用作为诗之总名。现在用“诗歌”作为诗之总名,是本于日语的。日语“诗歌”原指汉诗与和歌,近代评论家坪内逍遥在《新体诗抄》序中将“诗”与“歌”字连用,用以指称包括歌谣在内的一切诗体作品。2.散文。这一名称是南宋末年罗大经正式提出来的。他在《鹤林玉露》中说:“益宫常举似谓杨伯子曰:‘起头两句,须要下四句议论承贴,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辞,贵于浑融有味,与散文同。’”这里的散文是指那种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以区别韵文、骈文。3.小说。“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的原来含义。4.杂文。“杂文”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杂文”概念,并把它当作一种独立文体的人。他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了题名“杂文”的一章。他了前人的杂文创作情况,并总括其名为“杂文”,其意为多种文体的概括。6.绝句。“绝句”一词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此书中即收有《古绝句》四首和吴均的《杂绝句》四首。这是最早出现的绝句名称。7.楚辞。“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实也与朱买臣有关:“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兴。”由此材料可知最迟在汉武帝时已有“楚辞”这一名称,其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后来专指战国时以楚国屈原为代表创作的新诗体。8.乐府。“乐府”一词见于实物,是 1977 年在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一只错金甬钟,钟柄上刻有秦篆“乐府”二字。见于传世文献之中,那么始于《汉书》。《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9.戏曲。“戏曲”一词最早见于南宋遗民刘埙《水云村稿·词人吴用章传》。《词人吴用章传》云:“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然洲里遺老犹歌用章词不置也。”刘埙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这是目前世人所知“戏曲”一词的最早出处。11.杂剧。“杂剧”一词始见于唐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颍追赠状》〔《全唐文》卷 703〕。该文记叙文宗太和三年南诏攻占成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