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什么是博物学?关于博物学的定义,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古老学问,指对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等所做的宏观层面的观察、描述、分类等。”这一定义与维基百科英文版中关于“NaturalHistory”的解释所表达的意思类似,都将博物学定义为与自然对话的学科,是如今各类学科的“起源”,可理解为自然科学的历史。但是博物学又不算是现代意义的科学,科学是以数理和实验为基础的,虽然博物学也有科学的成分,但是博物学的基础基于更古朴的观察、描述和分类。而博物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究竟有多“老”呢?可能从人类掌握了观察和记录的本领开始,就萌发了博物学。拉斯科洞窟的岩画记录了 65 头大型动物形象,旧石器时代的壁画记录着马、鹿、牛等动物的不同形态。中国现存文献中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语词的著作《尔雅》,著录了 590 多种动植物及其名称,而且还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中,保存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论语·阳货》中记载:“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些都可以理解成早期的博物意识。早在达尔文 1831 年登上“小猎犬号”船开始探险世界写出《物种起源》之前,牛顿观察苹果归纳,然后发现了万有引力……由此可以看出,博物学是连接起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很难用只言片语将博物学的定义解释清楚,不仅因为博物学“太大”“太深”。更重要的是,关于博物学的理解,应该带着对自然的敬畏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到自然中去,去体验、观察、收获。9 个词语里的博物学药剂师协会NatureHistory在国外,博物学三个字对应的英文是 NatureHistory,虽然就字面而论,中国古代有“博物”二字。但是,博物学是日本人学习中国古代博物学特别是本草学之后,面对西方的 NaturalHistory 而创译的一个新词,后传入中国。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在学习中国和西方的博物学知识后,广泛学习自然探究方法,推动了博物学的进展。《博物学教科书》晚清时期,随着教育与仕途分离、近代教育制度建立,博物学进入普通学堂。20 世纪初,清朝先后颁布“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规定中小学堂开设博物课,教授植物、动物、矿物和生理知识。1902 年,虞和寅编辑的《博物学教科书》成为了中国最早的自编博物教科书。一年后,华循编著的《蒙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