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印度和教佛教的区别

印度和教佛教的区别_第1页
印度和教佛教的区别_第2页
印度和教佛教的区别_第3页
印度和教佛教的区别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印度教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夹带着浓厚的神权色彩;佛教却否认印度教原有的万能之说,主张四姓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以现实人生的考察,着重实际的修持与体证。于是,两教不同的诉求方式,形成各自独特的思想体系。印度教信奉吠陀思想,与婆罗门的无限权威透过祭祀,使人和神可以直接沟通;人们崇尚自然、歌咏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神。人们之所以崇拜他们,是因为三大主神各司其职,共同主宰宇宙的一切,梵天制造宇宙,主宰人类的命运;毗湿奴维护宇宙间的和平,展现赏善罚恶的大无畏精神,故最得人们仰慕;湿婆神不但能毁坏宇宙,同时能降伏妖魔,繁衍(生殖)世间的。所以人们只能服从神的权力,崇拜主神赐给人们的生活,而严格遵循既有之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受限于神权宗教的底下。佛教并不否认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创世者、非唯一者,神虽积集福德,有神通大势力,假设无通达缘起性空的般假设智慧,仍为六道轮回转世的众生之一。佛是一位圆满觉悟者,不管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或首陀罗,只要依循戒、定、慧,次第进修,同样可以成就阿罗汉、菩萨或佛的果位。佛性即悟性,人人都具有觉悟缘起的性能,都有可能成佛,和印度教所谓的梵天创世神权之说是迥然相异的。佛教与印度教的关系在婆罗门教的圣典中,记载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是由梵天的口生出,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分别由梵天的双臂、两腿及足下生出。种族之间不能通婚,而且只有前三种姓才有资格参加婆罗门教。这种在种姓制度下形成的种族卑视,直到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提出四姓平等的主张,才给数千年来被奴役的印度人民带来光明。佛陀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并不赞成婆罗门教的种族制度。虽然他本身是刹帝利的王族,但他并不想用刹帝利的权威去统治人民,压迫人民。相反的,佛陀用慈善平等的真理,毅然的向阶级森严的社会宣战。所以他在菩提树下成道时,宣说了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的平等主张,告知当时受到种族制度压迫的人民:命非天定,即使上天也没有方法使我们成为贩夫走卒,今日我们之所以会有这些差异,都是由于自己往昔身口意的造作,没有谁能够主宰我们,能主宰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既然是由我们自己种种的造作,成为种植煌脑庥觯簿兔靼椎母嫠呶颐牵钪嫱蚍挥兴固定的、不能改变的,或是永恒存在的因素,一切事物皆在刹那刹那中变化。因此,其本质是空性的,不可能永远是同一种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森传品+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家传播文化教育的小店,资料丰富,随意挑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