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近视了怎么办现在的人假如近视了,可以戴眼镜或者隐形眼镜,但是古人呢?古人在这一点上做出了广泛的探究,不过效果……《本草纲目·葛蒲》记载:“石菖蒲置一盆于几上,夜间观书,那么收烟无害目之患。”菖蒲在古代被誉为“花草四雅”,可不单单是因为欣赏价值高,主要是因为它有吸收有害黑烟的成效,大概等同于电脑旁边摆着的多肉植物。也有人直接从灯油着手,把普通的植物油换成枸杞子榨出的油,宋代赵浩《养病漫笔》记载:“枸杞子榨油,点灯观书,能益目力。”老少咸宜的方法是外洗法,《苏沈良方》卷七“治诸目疾”条,记载了一种外洗眼目法:“上盛热汤满器,铜器尤佳,以手掬熨眼,眼紧闭勿开,亦勿以手揉眼,但掬汤沃,汤冷即已。假设有疾,一日可三四为之,无疾一日两次,沃令眼明,此最治赤眼,及睑毗痒。”方法就是打一盆热水,用双手洒在紧闭的眼睛周围,据记载,苏轼本人因写作过劳所患的目痛,“沃之而愈”,邵兴宗长期坚持洗目,“令昏目复明,遂能读小字”。有没有效果不好说。至少从讲卫生这一点上,是不错的。剩下的一种方法是吃中药,药补加上食补。《本草纲目》记载多种药物有明目助读的成效,比方芜菁花“主治虚劳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槐实“令人可夜读书,延年益气力”,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各种医学典籍中也记载了不少方剂用于治疗眼疾,比方加了磁石和朱砂的神曲丸;熟地、黄连、决明子、没药、菊花、防风、羌活、肉桂调制而成的地黄丸;巴戟天、肉苁蓉、五味子、枸杞子、菊花组成的菊睛丸;还有加的配料太多懒得写的夜光丸,小丸子专治眼病两千年。除此之外,黑豆和枸杞也是治眼病的首选,《冷庐医话》记载一人患上病目之后专服黑豆,并佐以洗目法,半年而愈,“因服小黑豆勿辍,凡二十余年,迄今目光如旧,灯下可作细字,未始非此方之力”。至于这些东西有多大效果……只要看明清两代皇帝都有不少戴眼镜的就知道了。还有更奇葩的。元明之际,禁咒术成为治疗疾病的一个正式科目,病人在术前斋戒百日,不行淫欲,施术当日焚香,沐浴,作法。另一种是火骨针灸法,大小骨针,用前先用火烤,刺入对应穴位,即可治疗眼疾。《针灸易学·眼目门》《奇效良方》《针灸问答》都提示,灸大小骨空穴七壮,可以治愈多种眼疾,如眼睑赤烂、迎风冷泪等。说了这么多,似乎见效都不如一副眼镜来得快,那么,古代真的没有眼镜吗?当然不是。眼镜出现之前,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已经制造了读书必备利器: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