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古镇的简介 坐落在民族文化大省云南中的古镇,和顺古镇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虽然和顺古镇都在开客栈搞建设,但是走进和顺古镇的一刹那,还是显得宁静祥和,没有喧嚣。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 和顺是一座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古镇,当地汉族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中原人的后代。明洪武十五年(公元 1382 年),兰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鹤庆、丽江、金齿,俱下。(《明史太祖本纪》)和顺寸、李、尹、刘、贾五姓,原籍四川重庆府巴县,其祖先就是此时奉命随傅有德、兰玉、沐英征金齿、腾越南来的。事平,驻军腾越,均以军功得封。如刘继宗授总旗官;尹图功授指挥,赠武略;寸庆领卫指挥职兼随军参赞;李波、贾受春亦授指挥。因云南距京城远,边境多战乱,于是设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氏世袭此职。作为沐氏部下之和顺五姓祖人,亦得袭官授田,世代留守边地,后居阳温敦村(和顺古称)。《刘氏家谱》叙其始祖与寸氏祖遍览腾阳,最后发现此地,啧啧赞扬说:四时和煦之气,洋溢于郊坼一两人心甚慕,不忍舍去。接踵而到的是,来自湖南的张姓,来自南京的赵姓、钏姓,来自河南的许姓。张、赵、钏、杨到腾冲时间约在明洪武末年,许姓则是正统年随王骥征麓川而来。之前尚有曾、蒋、丘、番、冯姓,可能迁居他处。 陷河 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因其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和顺人形象地称为陷河。和顺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泛舟其中,田园野趣,令人沉醉。和顺游子有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 艾思奇纪念馆 艾思奇(1910 年 1966 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艾思奇纪念馆院内串楼同栏,点缀西式阳台。环境清幽典雅,中西合璧的房屋建筑风格独具。 陷河 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因其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和顺人形象地称为陷河。和顺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泛舟其中,田园野趣,令人沉醉。和顺游子有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 艾思奇纪念馆 艾思奇(1910 年 1966 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