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与国立音专商务印书馆于 1897 年 2 月 11 日在上海江西路北京路南首德昌里正式开业。后逐渐开展,1902 年在北福建路海宁路建造厂房,又于 1907 年在宝山路购地建印刷所、编译所新舍,从此进入了商务印书馆的黄金开展期。其中,夏瑞芳、张元济等出版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制造出了中国出版史上的许多第一,如 1908 年出版第一部由中国学者编纂的双语辞典《英华大辞典》,1913 年第一个使用自动铸字机,1915 年第一个采纳胶版彩色印刷,1915 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大型现代语文辞书《辞源》,1917年出版中国第一部专科辞典《植物学大辞典》,1918 年成立中国第一个中资电影机构——活动影戏部,1919 生产制造中国第一部汉字打字机,1919年制作中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震东华文打字机》等。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在其存在的 1929 年至1942 年间,不仅称雄全国,在亚洲也数一流,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高质量的学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校长是留德博士萧友梅先生。1920 年回国后,萧友梅在北京任教育部编审员,并在北京大学等几处学校教授音乐理论。萧友梅与商务印书馆的重要人物张元济〔1867-1959〕是多年的朋友。1922 年 7 月初,时任中华教育改进社国民音乐讨论部主任的萧友梅,以及张元济、蔡元培、胡适等人都出席了在济南召开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年会。张元济当时在商务印书馆的职务是监理,据他在这年 7 月 3 日的日记中记载:“早餐时遇旧友萧君友梅,又其友易君韦斋,号季复,亦来与会者。”当晚,他们三人还一起游览了公园。由此可见,张元济与萧友梅关系很好。二十世纪十到二十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普及全国城市,在上海这个对外开放的国际大都市显得尤为活泼,各种西方音乐和歌舞的演出频繁,人们学习西方乐器的热情也十分高涨。国立音专〔即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是以培育掌握西洋音乐的学生为主的音乐专门学校,开设有理论作曲、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声乐、管乐器和声乐等各个西洋音乐专业。这些专业的教科书在当时的中国几乎为零,国立音专的老师们使用的都是从国外带回来的教材,而上海的外国琴行出售的进口乐谱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学校需要的往往没有。于是,西洋音乐教科书的出版和发行,成了一个对于国立音专和其他音乐学校而言都十分迫切的问题。在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下,1928 年 5 月,萧友梅撰写的音乐理论书《普通乐学》〔精装:189 页,...